【教育教学巡礼】美术学院:艺科融合“漆”推进,德艺兼修塑英才
编者按
我校正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完善“五育并举”培养体系,全面优化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现推出“教育教学巡礼”系列专题,大力宣传推广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经验,共同推动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闽江学院美术学院底蕴深厚,前身为成立于1956年的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在国内工艺美术教育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先后为福建省培养了4000多名工艺美术及设计人才,其中多名校友被国家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我国现代漆艺教学奠基人、漆艺大师李芝卿,著名金石画家陈子奋、潘主兰、龚礼逸以及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功森等曾在福州工艺美术学校任教。因此,学院被业界誉为漆艺界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
学院下设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雕塑和绘画4个专业,现有在职教职工87人,其中专任教师69人(副高级以上职称26人),在校全日制学生862人。2018年,成立致道国际漆艺产业学院。2022年,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共建“一带一路”漆艺产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联合福州漆艺产业界开展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对外交流。2023年,学院根据建设方向进行了专业调整,合并漆艺和雕塑专业,重建工艺美术专业,努力打造以工艺美术专业为龙头,以环境设计专业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两翼的课程体系,致力于推动特色专业发展,从而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能力,并在国内高等艺术院校中建立漆艺教学品牌。2024年3月,吴贤德市长调研美术学院漆艺教学,对学院“漆艺+”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福州日报》等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同时,该模式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等国内14所同类院校所借鉴。
美术学院依据闽江学院“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的办学宗旨,将专业聚焦于地方产业需求,并在新文科以“文化+工艺+设计+科技”学科交叉学科融合的理念背景下,强调专业理论与设计实践、技术与艺术,本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形成了自身的培养体系和课程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培养理念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使命,致力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推进合作式、项目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培养为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和新兴文化创意产业服务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坚持产教融合与设计驱动,设立开放型课程导入企业命题,形成“生产式”产教融合的课程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开设实验班与行业对接。2018年以来,漆艺产业学院探索漆艺人才培养建设新途径,招收了7届漆艺实验班学生,共计120人。美术学院先后获得校级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课程项目立项2项、校级“示范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立项1项,建设实践教学基地23个。此外,教师获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3项。
2.教学模式方面。建立了大师、企业、院校的三方育人机制,合作设立课程模块,目前已经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名、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3名、参与课程建设行业导师47名参与课程建设。近三年,学院共选派15名教师赴行业企业实践锻炼,招募19名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到校任教,共同设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实现“分阶段”授课模式,由院校教师担任造型与色彩训练、思维与创新环节;工艺美术大师担任传统工艺技法课程,如《脱胎基础:漆器装饰》等课程;企业导师担任创作实践课程的授课任务。最终,三个环节在毕业设计阶段围绕企业命题、传统工艺以及现代设计的关键词,实现模块的“整合”。
此外,依托协同育人平台,开展不同形式的人才培养。如举办“漆艺守望者”系列讲座和“非遗保护·福州漆艺高级研修班”,为漆艺相关院校师生提供多模块的学习内容;组织“工艺美术大师进校园”活动,邀请各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举办学术讲座与技法示范,从而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上述教学方式与人才培养创新举措获得了有效的成果,为福建地区工艺美术行业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并获得好评。
3.课程建设方面。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出发点,科学合理设置课程模块及学分结构。建立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支撑矩阵,将毕业要求逐条分解落实到课程体系,提高课程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匹配度、贡献度和达成度。同时,课程建设围绕传承传统工艺美术技艺、提升产业设计创新能力的宗旨,根据社会和产业需求确立教学目标,以OBE教学理念制定授课模式,实现课程的指向性,以教学目标推导课程的各个环节和课程群建设。
2023年,美术学院设立了课程展制度,每学期从各专业中挑选20门课程举办展览,并组织课程答辩,由任课教师对所授课程进行讲解,同时邀请专家和学生代表进行点评,评选出其中的优秀课程。课程展制度一方面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优秀课程提供一定的经费进行孵化,作为一流建设课程的储备。
4.以赛促教、以展促教。美术学院注重学科融合创新、产教融合创新特色,扩大与政府、产业、院校的交流合作,探索战略协同发展模式,赋能高校人才培养与成果转化,践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创”的理念。2023年,美术学院与东方创意之星大赛组委会建立战略合作。通过战略合作,一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并以竞赛的要求对标课程作业和毕业作品,近三年,学生的作品获得国内外专业竞赛538项。同时,通过大赛与头部设计企业联合展开孵化式培养,制定学习计划和课程,2023年组织40名学生参加了为期2个月的“开门计划”项目。
市领导在校党委叶世满书记的陪同下考察美术学院漆艺教学
1.教学平台与设备保障。美术学院在2021年完成艺术设计实验室的设备更新项目采购,主要包含了云桌面计算节点、KVM切换器、云桌面虚拟化软件、云桌面管理平台软件、云桌面在线监控软件和图形工作站等21项。2023年先后开展了艺术设计实验室图形工作站、图像显示系统、服务器、专业设计软件、教学管理系统等软硬件设施的更新补充采购。
美术学院现有漆艺文化展厅302.78平方米,集中呈现漆艺文化脉络和学校漆艺教学成果;艺术设计实践实验室、雕塑实践实验室、陶艺实践实验室等约1200平方米,开展陶艺与雕塑实践、塑形、制作等艺术实践活动等;教学实验室共计29间,全院教学硬件设施740件,总资产542万元。此外,规划建设中的漆艺文创与材料应用实验教学中心,总面积为2230.46平方米,将建设玻璃、陶瓷、纤维、漆艺、金工5个传统造物工作室,数字影像、数字设计、品牌文创、虚拟仿真、智能制造5个现代设计实验室,以及装饰雕塑、装饰绘画、数字图形3个基础与基因工作室。上述空间与硬件设施将充分保障教学需求。
2.师资团队与教学管理。美术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数26人,占比37.7%;行业教师11人;双师型教师共50人,占比72.4%。教师团队获评“校师德之星”和“十大福州工匠 ”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我院教师共主持国家艺术基金6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4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项、省级科研课题12项。近三年新增省部级以上专业获奖126项。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转化为各类横向委托课题数量达62项,专利授权49项,获批省科技特派员4人次。此外,教师团队完成了众多国家及地方大型艺术创作项目:如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方领导人休息室大型漆画作品《春和景明》、福州市“3820战略工程”成就展序厅作品《闽山闽水物华新》以及福州火车南站贵宾厅、福州地铁站漆壁画等。
为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美术学院组织系列培训活动。2024年4月,美术学院首届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培训活动顺利举办。活动由东方创意之星大赛组委会、闽江学院美术学院、集美大学美术学院、耘耕文创平台共同举办,来自全国6个省区市、11所院校的专家及教师共计150多人参加了培训。本期培训活动践行教师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的理念,以“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促进赛教成果创新”为主题,聚焦教师论文发表和人工智能(AIGC)进课堂、辅助论文写作等方面提供示范性指导。
美术学院定期举办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暨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将教学竞赛成效作为年度考核、职称评定和绩效分配的重要依据。近三年,遴选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学院参加校级各类教学竞赛,获校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暨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二等奖2人,三等奖2人;校级本科教学优秀奖3人,重视教学竞赛过程管理和成果运用,组织获奖教师开展教学经验分享座谈会活动,促进同行交流,提升教学技能。
美术学院建构了校、院、系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依照学校出台的相关师德师风、学籍管理、课堂教学、实习实践、毕业论文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课程考试管理办法》等。成立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制定教学管理细则,将责任细化到每位教师,以此保障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在此过程中强化“标准实施-检查评价-分析反馈-持续改进 ”质保机制,注重质量持续改进,营造“但求最优”为核心的质量文化,着力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能力。
通过上述工作,美术学院努力推进产教融合,以学院为“面”,聚焦行业发展现状和技术革新,以专业为“线”,结合职业岗位能力、岗位素养、职业道德等要素开展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等课程思政教育;以课程为“点”,使艺术创作与时代责任有机结合,培养既继承优秀传统又富于创新精神的应用型艺术人才。
师生参加2023年福建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
美术学院围绕福州作为省会政治中心的功能定位,通过服务地方重大活动,逐步形成了“思政课程+专业创作、课堂教学+暑期专题实践、服务地方+专业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思政模式。
聚焦“大思政课”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将相关思政的课程结课作业以创作的形式表达,探索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途径。组织“闽山闽水物华新•美丽乡村绘新篇”暑期专题系列实践活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工作过、考察过的足迹,通过实践调研了解国情社情,在乡土味中厚植家国情怀,用专业所学为地方贡献青年智慧和闽院方案。共创作相关作品320余幅,举办作品展2场,在《人民画报》上出版特刊1期,相关活动获得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2023年,学院获评省级优秀实践成果1项、省级优秀实践团队1支、省级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1项、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团1支、福建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1项。学院目前拥有优良学风班9个、文明班级9个,近年来累计800余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发树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11项奖学金,累计金额达到173万元。
以美为媒,加强国际文化与教育交流。美术学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长期合作,一方面为地方文化服务,打造福州国际文化名片,另一方面也形成国内漆艺教学的引领性,推动亚洲漆文化圈的漆艺教育和产业合作。已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越南胡志明美术大学、泰国清迈大学、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等院校单位建立合作,开展联合培养等特色课程模块。积极申报教育部外交司的“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已与泰国清迈大学、北清迈大学、乌隆他尼皇家大学、孔敬大学、巴吞他尼大学等5所“一带一路”著名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并筹备组建“一带一路”艺术教育院长论坛暨漆艺教育联盟,致力于国际化漆艺教育合作平台的打造。
2023年,美术学院邀请泰国清迈大学HUMRAPEE KONGRIT教授举办工作坊,共计学生25人、教师10人参加了工作坊,完成作品90件并举办课程展,福州市市长吴贤德等观看了课程展成果并给予肯定。2024年,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中国部研究员在美术学院举办讲座;泰国乌隆他尼皇家大学校领导专程赴美术学院探讨合作共建。此外,2022年,美术学院承办了国家级援外项目“发展中国家木根雕技术”培训项目,共计完成讲座9场、示范7场和参观1场,线上培训了来自“一带一路”沿线6个发展中国家的52名木根雕领域相关从业者。
在前期成果的基础上,学院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展开新一轮共建,提升“一带一路”漆艺产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的品牌形象,并将建立长期性、制度化、体系化的交流模式。一方面在福州举办系列“国际漆艺工坊”,引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校、工坊及相关企业前来交流,提升漆艺学科的国际化建设;另一方面在东南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福漆工坊”,推动福建漆艺走出国门,助推福州漆艺走向国际,打造国际文化名片。
近三年,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竞赛获奖共538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58项、省级奖项380项,2023届毕业生最终就业率96.02%,位列全校第一。毕业生中涌现一批深耕本专业,取得优秀成绩的就业典型。如2013级视觉传达设计毕业生黄忠忠,深圳市炼丹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国内Top3开源前端UI框架Element Plus设计负责人;2008级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王东升、张鼎国、张妙照、尤朝晖四人联合创办福建己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企业产值规模达到了500万。2023届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甄强,现为广州纸研社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设计师。2020年,在快手短视频平台以个人账号“纸动画-甄强”发布第一条自己在家制作的纸动画短视频火爆网络,先后被新华网、中国之声、福州头条等多家媒体和机构的微博客户端转载评论报道。2022年其创作的水墨风格翻纸动画短片《破茧》登上《人民日报》客户端,火爆全网,播放量超2亿。
美术学院于2019年被福建省教育厅授予福建省应用型本科工艺美术类专业教学联盟副理事长单位、2022年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授予漆艺分会副理事长单位,2023年被工信国际授予产教融合创新中心,学校于2023年7月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基地院校”。2022年闽江学院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共建“一带一路”漆艺产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进一步推动了漆艺的教学、科研和产教融合,以及“一带一路”国际漆艺文化交流与合作。
结语
美术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来校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落实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和“一二三四五六”发展战略,坚持服务地方文化和经济发展,努力打造地方应用型大学美术学院的闽院模式。
闽江学院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开班
【教育教学巡礼】新闻传播学院:新文科·全媒体·大传播|共育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融合应用型人才
聚焦|一周新闻速递(4.22-5.5)
【教育教学巡礼】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工程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责任编辑|李晓滨
本期编辑|全媒体中心新媒体运营部 毛姝涵
图文来源|美术学院